感謝新天鵝堡贊助開箱!
相信許多看過小說《達文西密碼》的人,應該都聽過聖殿騎士團的典故;無論如何,這一天向來不是東方所迷信的日子。不過呢,居然有同名的桌遊!(BGG連結)
而且因為太可愛,所以去年原文版(改版過)剛出版的時候,衝著那隻小黑貓 我就買了Orz
不過事實上這款遊戲的原版叫做「毒藥」,算是款滿經典的小品遊戲,雖然不忍說美術實在有點醜
(網路上《毒藥》的簡易介紹可以點這裡。)
而雖然我家的貓少爺不是黑貓,不過也來將就一下當個模特兒配合拍攝(?)
「這能吃嗎?」(嗅嗅)
「看我用我的貓掌掌來好好檢查一下!」
白手套真的好可愛啊!不對,重點是遊戲才對。
所以把遊戲還我,我要認真來開箱了。
「什麼?這不是我的嗎?」
朕不給的,你不能搶 (誤)
而另一方面特別要提的是這款遊戲設計師是桌由界中眾所周知的Reiner Knizia,有許多代表作也有許多大家認為的糞Game,他是位數學家,所以相當擅長使用數字的變化──卡牌的數字、骰子的數值、卡牌的數量......等等數字的變化設計遊戲。網路上有人整理出關於RK大師的遊戲與介紹,請點我 跟這裡!
個人目前最喜歡的RK遊戲是《蟲蟲燒烤派對》與《Cheeky Monkey》,後者超難買的我都收不到...QQ
好啦,所以一邊開箱一邊看看兩者的差別吧!
個人覺得英文版的封面比較簡潔!中文版的字體配合原文挺可愛,只是中文加英文顯得有點雜。
原文版的封面綠色調比起中文版的比較偏暗一些。
遊戲盒背。
編排大致上差不多,也有遊戲背景簡介、卡片的模擬圖。黑貓怎麼可以這麼可愛!
盒子一側,明顯看得出兩者色差。
遊戲人數:3-6
遊戲年齡:8歲以上
遊戲時間:三十分鐘
接著就打開來看看吧!
兩個盒子的格式一模模一樣樣,內襯也一樣。很明顯就是套了牌套後得丟掉的內襯啊QQ
盒子不能包膜,開盒方式頗為有趣,
因為是使用磁鐵吸住的!而且連邊邊的細節都很重視,圖案都有變化。
遊戲裡就只有純粹卡片,
首先看到的是三張說明卡牌。
老實說我不是很喜歡用卡片當說明書的設計,因為翻閱起來有時候不是十分方便。
規則編排十分簡潔、也有範例,且規則超級簡單,大概花個一分鐘就讀完了。
接著來看惡兆牌,牌總共有三種主花色:破鏡子、梯子、黑貓。
而數值是固定的:一種花色有三張1、三張2、二張4、三張5、三張7!
在遊戲中是可以推算卡片的,只是像我這種對數字非常愚笨的人來說,如果有幫助卡就更好了XD
居然把數字由右排到左了,大概因為是中文系的關係吧!......咦?
而為何這三種圖案是凶兆呢?西方迷信要避免黑貓,因中世紀人們認為黑貓是巫師的化身;破鏡可能帶來不好的運氣;在梯子底下穿過會引魔鬼入室(美國有14%的人認為不宜從梯子下穿過) (資料來源)
雖然還是不能理解為甚麼,不過或許迷信就是這樣的吧!就如同台灣有許多諧音上的迷信之類的。
以及最後一種百搭花色──13號星期五!
到底遊戲怎麼玩呢?來看看一下官方的影片:
怎麼覺得這聲音有點耳熟
事實上光看影片就會玩了吧!
遊戲中先把所有牌洗完後平均發給每位玩家,輪到自己的時候打出一張牌:場上的花色要分開來出,除了百搭的十三號星期五;而為了避免厄運,所以一種花色不能超過十三!超過的牌就必須要成為自己的扣分~不過如果其中一種花色吃到最多的話,就免除扣分,因此也是遊戲中的小策略之一!遊戲的規則中也有很貼心地寫上一些策略的小秘訣,有玩過的人可以偷偷看一下 :P
這遊戲凱特很在意的一點是,印刷的氣味真的很臭(無關中文還是原文),據說是這個材質的通病;
以及遊戲不知道為何卡片總是有點屑屑十分煩躁ORZ
個人覺得這遊戲十分單純,就是一款數學小加法的遊戲、卻能夠十分享受陷害別人吃牌的趣味!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啊! (咦)
當然不免俗地會令人想到《誰是牛頭王》與《仙境夢遊》兩款遊戲的小細節有所共同之處,但遊戲體驗與好玩的感覺卻不相同;是我覺得基本上OK的遊戲(我實在很討厭數學啊啊啊啊啊啊啊啊),特別適合與小孩子一起同樂!
一開始個人比較喜歡《毒藥》的主題設定,但若瞭解了《13號星期五》的典故,事實上覺得這主題也不至於太過生硬。而且黑貓真的太可愛了
而且不得不說,日本版的《毒藥》也十分可愛!另一種萌點啊!(想看請點我)
來跟凱特在十三號星期五當隻黑貓來躲避凶險吧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