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群可愛的小禿頭怪咖面前,努力把他們抓回家成為自己的分數吧!
睡前來介紹一款輕快可愛的小遊戲吧!
雖說今年農曆年是我這輩子經歷過「最不像年的一年」,因為家裡是停水區,大部分時間都在搬水以及吃便利商店......而且年假彷彿沒幾天馬上就要開工開學了?
不過《堆比思》算是農曆年前一項人品爆發運氣很好的的小確幸,因為是在其代理商 Kanga Games/楷樂 辦的小抽獎活動抽到的ヽ(✿゚▽゚)ノヽ(✿゚▽゚)ノヽ(✿゚▽゚)ノ
事實上《堆比思》也是在我大學桌遊社時期就接觸過這款遊戲,只是當時因為一個很幼稚的心情去「排擠」它──因為當時我一個朋友靠這款遊戲交到女朋友啦!好啦其實也沒那麼誇張別急著手刀衝去買,那位朋友是教一群學弟妹《堆比思》時結識他女朋友的,所以我那時總是戲稱那是他們的定情信物,連帶的就沒有很喜歡這遊戲了(咦) 沒想到兩年後一個抽獎反倒讓凱特得到了它,果然緣分要來擋都擋不住啊! 老實說,《堆比思》是款非常簡單的小品遊戲,但這種「雖然小品,卻可以有點小算計」的遊戲,往往就是適合墊檔甚至來上好幾場的耐玩遊戲!
而在介紹遊戲之前,先來查查《Dweebies》的意思吧。個人猜測,“Dweebies”這個單字應該是從“Dweeb”或“Dweeby”延伸而來。“Dweeb”指怪咖、呆子、笨蛋、書呆子,幾乎可以用來嘲諷罵人厭惡的用語了;“Dweeby”則是該名詞而發展出的形容詞。嗯,居然形容遊戲是怪咖嗎?總之雖然官方翻譯名稱直接音譯成《堆比思》,不過在這之前也有人稱它叫做《怪咖》!個人覺得這算是 Kanga Games/楷樂 的一個小小可惜之處,很多遊戲很常沒有中文名稱,導致大家都自行翻譯(?)造成資訊查詢的困擾。而遊戲說明書對於這款遊戲沒有太多的故事設定,只知道遊戲中這些被稱為“Dweebies”的生物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職業,甚至是名字!
遊戲盒背↓
基本上已經介紹完遊戲規則啦!還有內容物簡介。(一份規則、54張卡片) 另外這系列很愛有一個「SKILLS(增進技巧)」的行列式介紹,或許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推廣給家長吧?我自己是沒有特別重視這類的敘述。
遊戲年齡:8+歲
遊戲人數:2-6人
遊戲時間:20分鐘
一份規則↓
雖說是一份規則,不過是繁體中文、簡體中文、英文各一份啊!滿貼心的。
卡片種類一覽↓
卡片總共有27種堆比思!幾乎是用造型跟職業來區別,反而背景色還有少數重複呢。牌的左上方與右下方上的點點,代表這種堆比思在全部的卡片中有幾張。(前五種各只有一張、有三種各有三張、唯一有一種佔四張,剩下都是每種各兩張)
遊戲起始設置↓
把卡牌洗一洗後發給每位玩家五張當作手牌,剩下的牌整理一旁作為牌堆。(牌背是不同於封面的藍色堆比思!也是呆傻萌啊!)
輪到自己的時候,就從手上正面朝上出一張牌在場上、從牌庫補牌,然後換下一位玩家。
出牌的限制:一定要讓場上形成一個行或列。也就是說,場面上不能直接出斜的。
例如場上只有1的時候,不能直接出7,而要有5後才能出7。
當場上有一排(無論是行或是列)在自己回合時該排頭與排尾是同樣的一張牌的時候,
收集堆比思!
把那一排直接拿起來放到自己面前,遊戲結束時會成為自己的得分。
※注意:要剛好排頭和排尾是相同的種類時才可以蒐集堆比思!
以上圖為例(數字代表出牌順序),因為在3之後先有了6、之後才出了8,雖然兩張是同種類的牌,但不是一排的頭尾,這樣的狀況下不能收集堆比思!
而接下來的玩家,一定要先讓場上有著一條完整行或列。
因此出牌只能補坑啦。
遊戲便依序進行,直到牌庫抽完、把手牌也出光,遊戲結束。計算自己蒐集到的堆比思,最多堆比思的人勝利!
《堆比思》就是一款很輕鬆明快的小遊戲,雖然手牌佔有運氣,但是堆比思的張數比例仍可以稍微計算一下,雖然基本上變化不多,但墊檔輕鬆、教學簡單,更別說美術可愛,因此也讓許多人非常喜歡。就凱特來說,會想一玩再玩、久久開一次是沒問題的,很適合與朋友家人同樂的小遊戲。更別說,它有鐵盒版!
(圖片來源:BGG)
鐵盒跟紙盒的價格差異不大,很適合一盒拿來傳教一盒拿來供奉玩樂與收藏 :P
來跟凱特一起捕捉這些禿頭怪咖堆比思吧喵!
文章全由凱特親筆撰寫與拍攝,版權為凱特的貓所有,請勿全文複製轉貼、轉貼並請附上原文網址。
歡迎來粉絲專頁按讚追蹤,不定期有些活動企劃→凱特的貓 Kate's ca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