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愛,你可以多勇敢?敢愛,就來啊!
《敢愛就來》,可說是今年(2018)最受矚目的募資桌上遊戲,光是既凶狠又具暗示意味的主題(同性相戀遭受迫害議題)、精緻的美術與設計(整體美術與角色服飾)、大量異業合作宣傳(與台灣作家合作角色詩、遊戲宣傳影片),但回歸到最重要又最純粹的問題:這款桌遊到底好不好玩?
這次很榮幸可以受迷走工作室之邀,藉著來2018年桌遊測試年會體驗《敢愛就來》(當然,還可以讓我得以試玩更多台灣新銳設計的遊戲,這對我而言是何其有幸)。
在《敢愛就來》裡,會有一人扮演壓迫者(也就是三個反派角擇一:皇帝、教主、巨商),其他(二或三位)玩家則是反抗者(共有六個角色可以選擇),為了救出自己所愛之人:無論是戀人、親人、甚至是所愛的這個世界──反抗者需要在十三回合內,將所愛之人從水晶監牢救出、並且要在救出摯愛後,在所有反抗者死亡之前,將壓迫者殺死。
《敢愛就來》本身是款規則簡單的戰棋類桌遊,這應該也是台灣原創遊戲中少見的遊戲類型。
甚麼是戰棋?「戰棋」是回合製的、角色扮演的、在地圖上按格移動人物進行作戰的遊戲。因為這種遊戲就像是在下棋一樣,故稱為回合製戰棋遊戲。有別於現在熱門的網路對戰遊戲,為不使用電腦而是使用骰子、牌組或特殊棋子便可以在桌面上模擬軍事衝突的圖板遊戲。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、百度百科)
在遊戲測試活動上,那天只有提供體驗的玩家固定的角色:皇帝、王子、反抗軍、騎士。
遊戲進行方式非常簡單,只要聽過一次規則、配合幫助卡,玩家很容易上手!
※遊戲目標
反抗者需要在十三回合內,打破場上所有的水晶監獄,拯救所愛(一個水晶監獄有四顆水晶,一顆水晶代表一個攻擊成功。)。
且十三回合內成功拯救了摯愛後,接著要殺死壓迫者,反抗者才會獲得遊戲勝利。
只要不是以上的狀況,就是壓迫者獲得勝利(先殺死壓迫者沒救出被囚者、或是沒殺死壓迫者、反抗者就滅團)。
※遊戲開箱(20180830補)
雖然姍姍來遲,總算拿到遊戲,還是來開箱吧!封面最主要的角色可以說是女爵,女爵有點像是這場革命的發起者與號召者。
遊戲盒背,有募資時就釋出的模擬圖、遊戲故事介紹(雙語),
以及特別註明,這是款性別平等議題的遊戲。
遊戲人數:3、4人
遊戲年齡:15歲以上
遊戲時間:40~60分鐘
拆掉外膜,是一種平實感的印刷,沒有特別壓紋,但整體外盒染上猩紅的顏色、水晶監牢裡囚禁的如同胚胎,有做出華麗的詭譎感。
開箱,東西好多(抖)
內容物一覽。
老實說所有的解鎖中我最不在乎的是骰塔,因為桌遊人基本上都會有自己的骰塔、更不用說可能還不會去用(遮臉)
但不知道為什麼我打開遊戲之後下意識第一個開始組裝的是骰塔(嗯?)
骰塔是厚圖板去壓的,不是木頭;說明書有一頁特別論述怎麼組裝(然後旁邊的感謝名單有我的名字嗚嗚嗚嗚嗚)
其實很簡單,但小心不要恍神手殘,我就不小心在裝的時候摺到一角QQ
說明書裝訂成冊,圖示我覺得很不錯,
中文規則也有把每位角色的角色詩──也就是迷走工作坊邀請九位台灣作家,為每位角色創作的詩,亦有收錄。
英文規則排版跟中文規則差不多,只是沒有角色詩了(廢話)
我不能確定是不是因為自己已經玩過遊戲的緣故,個人乍看覺得說明書是好理解的,畢竟遊戲流程不難;但我有注意到不少玩家都有遊戲的困惑,這些困惑應該都是聚集在角色的能力使用上。有對遊戲的困惑可以去迷走桌遊討論區這個臉書社團~
戰場圖板。左邊是回合紀錄軌,遊戲要在十三回合內拯救三個被囚者。最終目標是要打死壓迫的反派方!
六宮格,也就是角色有六個邊的移動方式。遊戲中的距離也是以格數論。
角色圖板,六名反抗者(革命軍)、三名權力核心(反派)。
注意:遊戲圖板的徐佩芬為誤植,詩人名字為徐珮芬。出版社會將此圖板重印補發。
角色圖板主要是讓玩家有自身牌庫、棄牌放置;血量紀錄,與作家們創作的角色詩節錄。
角色圖板的背面,反抗者與權力核心組合起來的模樣。
角色立牌。壓克力讚讚。
雖然可以理解是擔心磨損,可是真的超級超級多塑膠包裝的XDDDDDDD
光是獨自一人把每個角色的立牌與底座都拆下包裝,還要把每個角色插好,組裝的過程中覺得生無可戀QQ
角色立牌是印刷單面噢,背面是空白的。
戰鬥骰,六顆。
我沒記錯的話當初我試玩的時候是七顆,應該是調整後的難度,感覺變更難......(抖抖抖
一堆水晶造型標記,
有顏色的基本上都是註明角色血量──權力核心最特別的應該是巨商夫婦,血量是其他反派的平分,要各別打死的概念。
反抗者的血量都只有8。
剩下的水晶標記分別有紀錄回合軌、水晶監牢本身要打掉的障礙(也可用血量稱之)
好了,最後來看卡片!
我很困惑的是,當初募資好像是前一百名會送牌套,這個牌套量不夠裝所有的卡片吧......(汗
卡片一共分為四大類:幫助卡、角色卡、天賦、被囚者。
幫助卡,雙面,一面中文一面英文。
排版基本上跟試玩時差不多,很好理解。
權力核心的手牌。
每位玩家都有屬於自己的角色牌。一場遊戲中只會用到一種權力核心(皇帝/教主/巨商)。
注意,壓迫者沒有牌庫,所有的牌都會直接放在手上當作手牌喔。
反抗者的牌庫。我很喜歡每位角色的瑪納(能量)的美術全版設計。
基本上角色真的都要玩過才能知道他們的特性與作用,還有可能會有讀不懂卡片的狀況(爆
被囚者,也就是這些反抗者要去拯救的對象。
遊戲中用到哪兩位或三位反抗者,水晶囚牢就用隨機放置對應的被囚者。
最後是天賦卡。
天賦卡基本上就是一個厲害的效果,但只能用一次這樣。
※遊戲設置
(一)每位玩家選擇自己的角色,並將角色立牌放置圖板。
壓迫者會有起始的固定位置、反抗者則是遊戲最底排擇一。
(二)每位玩家都有固定的血量、專屬自己的牌庫。
壓迫者將自身的卡片拿在手上作為手牌。
反抗者將自身牌庫洗牌後,抽四張卡片作為手牌(手牌最少會有四張、最多沒有上限)。
(三)隨機發給每位反抗者一張天賦,這是整場遊戲只能使用的一次性功能,一個開大絕的概念(?)
卡片上標註數字,數字代表角色當下的「敏捷度」。數字越大敏捷度越高。
能力則依角色的不同而有所特性的變化,但基本上就是象徵「防禦」的盾、「移動」格數的腳步、以及攻擊時會擲骰,使用骰子上的符號。
※遊戲進行
遊戲共會進行至少十三個回合(或超過)。在一回合中,玩家們各自從手中選擇一張牌,所有人同時打開。
由卡片數字最大(敏捷度最高)的玩家先進行動作,數字由大到小,每位玩家都執行完自己的行動後,將該牌放入棄牌堆,此回合結束。
◎一回合結束後,若你的手牌不足四張,補到四張。
◎若補牌時牌庫不足,將棄牌堆洗牌成為新的牌庫。
行動大致上為抽牌(讓手牌更多、篩牌更快速)、移動(在格子上移動一或兩步)、防禦(被動功能,除非該回合恰好有玩家攻擊你)、攻擊(對應卡片上的數字擲骰與結算)。依卡片上的文字與圖像敘述進行自己的動作,基本上都是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執行、動作執行的先後順序,遊戲進行行動方式本身非常自由。
※遊戲結束
(一)十三回合結束,沒救出被囚者,反抗者失敗,壓迫者獲勝。
(二)十三回合結束後,救出被囚者,壓迫者死亡(反抗者獲勝)/反抗者滅團(壓迫者獲勝)。
好的,遊戲基本上就是這樣了,就是款規則真的很簡單、遊戲很好上手、流程也直觀的戰棋。遊戲最為有趣之處就是不同角色能力的操控與反抗者討論的互動。
身為反抗者,無論是出牌前或後,你跟你的夥伴都要共同討論進行的方式;而壓迫者雖然孤身一人(欸)但他卻能夠聽到反抗者所有的討論,並借此機會反制或攻擊。這不就像是政治迫害時,其實掌權者都聽得到人民的聲音是相同的道理嗎?
以體驗場出現的角色來說,王子是大量篩牌的近距離快攻、反抗軍是遠程距離攻擊、騎士則是人肉護盾(?);而皇帝,皇帝就是一個慢悠悠地晃來,將所有人在近距離內範圍技攻擊的基礎性反派角。
我本人共體驗了兩場遊戲,遊戲初體驗是王子,不得不說我很喜歡王子這種簡單直白暴力(?)的角色,藉由一直抽牌篩牌來開啟個人大絕招,加上不要太爛的骰運,就是個適合快攻型的玩家。
另一場則是皇帝,我必須得說皇帝就有點......無趣?皇帝因為卡牌能力主要是以棄牌來發動,有很穩定的模式,導致皇帝可以很無腦地進行遊戲流程(?)(但跟皇帝的角色設定很適合就是了哈哈哈哈哈)
在這裡補充幾個遊戲的小秘密:
(一)迷走工作坊創辦人與遊戲設計師最喜歡的角色詩都是皇帝的詩,潘柏霖的不要說話。(這首就是霸氣啊!)
(二)遊戲設計師最喜歡的反派角色是巨商,巨商最有變化與操控的技術技巧。
(三)由於封面背影主角為女爵,因此女爵是所有角色中設計師最用心設定能力:女爵與公主相戀,將自身祖傳寶劍給予公主,因此在拯救了公主以後,女爵能力會大幅變化!
當然,我必須也得說這款遊戲的缺點,《敢愛就來》終究沒有辦法將「同性相戀」本身的「被歧視感」做出來,畢竟是抽象戰棋套戰鬥(與奇幻)主題,是的,遊戲中你可以感受到壓迫,但你似乎又會覺得:「戀人是不是同性戀者、親人愛的是不是同性戀者,在這款遊戲中似乎沒辦法凸顯」,反而是宣傳的文案才能讓你更容易套入這個情境中。
我也相信,可能會有一些角色能力沒那麼好玩(?),角色之間的操控平衡,就只能等拿到遊戲體驗才知道囉。
那天在體驗遊戲時,也聽到有人抱怨:「如果骰運很爛遊戲體驗不就很糟嗎?」其實這是桌遊新手比較會在意的挫折體驗,對我而言就不是甚麼太大的問題──因為很多合作類、戰爭類的遊戲,都是靠人品運氣定生死啊啊啊啊啊──
但這也是你會願意一再奮戰的理由不是嗎,無論是遊戲、是人生、還是愛,沒有到最後結果之前,你都不能放棄啊,為了所愛,敢愛就來!
圖文版權為凱特的貓所有,請勿全文複製轉貼、轉貼並請附上原文網址。
歡迎來粉絲專頁按讚追蹤,不定期有些活動企劃→凱特的貓 Kate's ca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