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前介紹了以台灣花磚為主題、台灣藍鵲遊戲與捲毛力卡合作的桌遊《馬約利卡》,
就回過頭來簡單介紹一下台灣的花磚文創品牌【捲毛力卡】!
老實說現代的「文創產業」很多人都會覺得很無趣,畢竟文創商品大都就是那些:紙膠帶、卡片、袋子一類,捲毛力卡也不例外(喂!)
我也忍不住特地去谷歌「文創」的定義:
文化創意產業,或稱文化及創意產業(英文: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,或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),簡稱文創產業,文化及創意產業有時被稱為文化產業、創意產業、內容產業、數位內容產業、文化內容產業、創意工業、版權產業與時尚流行產業等。顧名思義為結合了文化及創意的產業。而對「文化」一詞有諸多不同的定義。
「文化」一詞,廣義來說,泛指在一個社會中共同生活的人們,擁有相近的生活習慣、風俗民情,以及信仰等;狹義的來說,即是指「藝術」,是一種經由人們創造出來新型態的產物。不論就狹義或廣義的文化而言,「文化創意」即是在既有存在的文化中,加入每個國家、族群、個人等創意,賦予文化新的風貌與價值。根據中華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所頒布的定義,文化創意產業,指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,透過智慧財產之形成及運用,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之潛力,並促進全民美學素養,使國民生活環境提升之產業(並列了十六種)。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)
......好啦我知道字這麼多也不會有人看,總而言之文創就是拿我們生活而有的藝術文化與生活結合的商品。
以台灣來說,將文創商品做得最成功的莫過於故宮博物院了吧!
「Quemoy是15世紀葡萄牙人對金門的稱法,Majolica指的是馬約利卡花磚。因為Quemoy類似台語的「捲毛」,於是有點趣味性的叫『捲毛力卡』。」
捲毛力卡的發起人本身就是金門人,在故鄉本就可以一直欣賞到台灣花磚之美,因緣際會下結合了金門的文創輔助案,有了捲毛力卡。
其實台灣各地都有花磚的存在,而金門得以保留許多,一部分是因為金門位於東亞的中西點,貿易頻繁,也因此金門建築的花磚特別豐富(一個貿易經過不小心留下的概念)。個人猜想再加上金門的老屋保留較多、老屋許多沒有拆遷,更變相得以保留花磚──近幾年台灣的傳統花磚都哄抬到很高的價格,都市內能看到建築物上有花磚的機率更是微乎其微。
世界各地都有花磚,花磚的建築歷史更能追溯到三千年前;更不用說花磚除了常見的名字「馬約利卡」外,在英國法國荷蘭日本都有不同的名稱。
而花磚的使用一方面是因為技術的提升與方便性:用各種土壤研磨成粉、壓縮並高溫燒製,並因為釉藥而增添美觀,不易褪色且好清潔,同時兼顧實用性,適合多雨氣候的台灣。
回到捲毛力卡,其在金門有自己商店、專門經營給觀光客的門市,但我總不可能為了研究捲毛力卡的產品去金門
便只能就近去西門紅樓內的捲毛力卡販售區囉。
就我所知有些誠品文創區也有捲毛力卡的產品,例如中山誠品地下街、板橋捷運站旁的誠品也有!
覺得很可惜的是這類文創藝品店常常只是單純的商品販售、並沒有所謂的知識與資訊流通,這點還滿可惜的。
一進入西門紅樓就可以看到捲毛力卡的商品啦。
騙少女荷包的紙膠帶、明信片/卡片、印章、包裝紙。就是充滿文藝少女心的地方。
個人覺得磁鐵與明信片的搭配很邪惡,有一種好像很實用的錯覺
沒有記錯的話,贊助《馬約利卡》前一百名的玩家會有紙膠帶,紙膠帶拿來哄女友/老婆,遊戲自己玩(喂
其實膠帶就是一種圖案的一再重複,但有些擅長玩(X)使用(O)紙膠帶的人似乎就會應用的很強。
還有其他似乎比較實用一點的,例如
用高粱瓶子再造的玻璃杯
個人其實覺得這個以金門特色作結合的巧思很好,但莫名說不上這個產品的微妙感......(就是不夠漂亮吧哈哈哈哈
包裝紙。(沒有藝術細胞的我直接略過)
這個!筆電袋我很喜歡!
還有防水的野餐布(這年頭還會有人野餐的嗎),我本來還想說可以當玩桌遊的布來用,可是感覺桌遊會被這個野餐布吃掉(?
我自己就收了一塊野餐布,順便一提每種花磚圖樣捲毛力卡都有給它們取名,例如這款是優雅的綻放
很可惜我還沒研究出來這究竟是什麼花。捲毛力卡的野餐布只有單面有花樣,質感很好,
嫌花就可以用灰色那面(喂
一角還有LOGO布標,布標似乎是布製商品中,凸顯專業度的感覺。
捲毛力卡最吸引人的,應該還是杯墊吧!畢竟杯墊的造型本身就像是一塊塊的花磚啊。
其實花磚本來就是獨一無二的,因為在燒製花磚的過程中,每塊花磚的色澤一定不可能相同。
捲毛力卡的花磚造型,有許多都是實地參考了真正的花磚圖樣,但顏色有經過另外的調配,除了原本的優雅外,更形成了更為艷麗的一種普普風感;同時有些花樣也並非是傳統的花磚,而是另外繪製特殊的圖樣。
花磚最常見的往往都是以花朵為主軸,無論是一朵獨立的花、抑或是多種或多朵的花組成的圖樣。以台灣來說,數種植物混搭的最常見的自然就是有著良好意象四君子的「梅蘭竹菊」。
除了花卉以外,另外常見的是瓜果,有著綿延後嗣的好預兆;以及動物鳥獸都有──只是最常見的自然還是以花卉為主,這在捲毛力卡的商品中亦最常見!
之前在台北的中山誠品地下街,恰好經過看到捲毛力卡有加入誠品的「肖年頭家夢想市集」的展出中,
其中捲毛力卡有一個小巧思我很喜歡,是類似算命/抽籤/抓周一類,藉著命運和機率,看看你適合哪一塊花磚?
最後提一提在台北──精確來說是新北市三重區的先嗇宮,先嗇宮擁有北台灣最大的花磚牆!
好,我只認得出中間的淺色花磚上的花卉是石榴花。
花磚為了建築施工方便,所以不同於馬賽克,才有了固定的方形尺寸。
(當然還是會有其他細長之類搭配裝飾用。)
花磚的另一個魅力,自然是黏貼方式的不同:
同樣的花磚,若用不同的方式黏貼,也會造成不同的視覺效果~
好的這就是我不負責任的花磚介紹啦。其實很多都是看這本書學到的,
《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》就我所知可以說是台灣將花磚資料做出最完整統整的著作,同時裡面有相當大量的實訪照片,這點相當了不起──因為有些建築已經不復存在了。強烈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啦。
圖文版權為凱特的貓所有,請勿全文複製轉貼、轉貼並請附上原文網址。
歡迎來粉絲專頁按讚追蹤,不定期有些活動企劃→凱特的貓 Kate's cat